24小时咨询电话:18003713827
  • 扫描关注

yewufenlei

案例展示

当前位置: 首页案例展示

西安市城市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

一、概述

(一)项目概况

1.项目全称及简称:西安市城市更新项目(简称“西安城更项目”)。

2.建设目标和任务:通过对城市老旧区域的系统性更新,提升城市功能品质,改善居民生活环境,传承历史文化文脉,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。

3.建设地点:西安市主城区内,涵盖老旧小区集中区、功能滞后商业区、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区及历史文化街区等。

4.建设内容和规模

老旧小区改造:涉及新城区、莲湖区等[X]个老旧小区,总建筑面积[X]万平方米,包括房屋修缮、基础设施升级及公共服务设施增设。

公共空间优化:改造提升公园[X]个、广场[X]处、步行街[X]条,新增绿地面积[X]万平方。

产业转型:对灞桥区等[X]处传统工业区进行改造,总用地面积[X]万平方米,建设产业园区[X]个。

历史文化保护:修缮保护历史文化街区[X]处、文物古迹[X]个,打造文化旅游街区[X]条。

5.建设工期:预计[X]年。

6.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:总投资[X]亿元,其中财政资金[X]亿元,社会资本[X]亿元,银行贷款[X]亿元。

7.建设模式:采用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多方参与”模式,部分子项目采用PPP模式实施。

8.主要技术经济指标:项目建成后,预计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[X]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[X]个,居民满意度提升至[X]%

9.绩效目标:实现城市功能优化率[X]%、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率[X]%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完好率[X]%

(二)项目单位概况

本项目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作为主导单位,统筹项目整体推进。西安市住建局作为具体实施单位,负责项目规划协调、进度管控等工作,该单位具备丰富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,曾牵头实施多项重大城市更新工程。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规划设计任务,陕西建工集团等企业参与工程建设。

项目拟组建专门的项目指挥部,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,成员包括住建、规划、财政、城管等部门负责人,负责重大事项决策与跨部门协调。

(三)编制依据

1.《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及相关专项规划。

2.国家发改委《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(2023年版)》。

3.《西安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》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。

4.项目前期调研数据及专题研究报告(含环境影响初步评估、社会稳定风险初步分析等)。

5.国家及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、规范及定额。

(四)主要结论和建议

1.主要结论:本项目符合国家城市更新战略及西安市发展规划,建设必要性充分,选址合理,技术方案可行,资金筹措方案稳妥,社会效益显著,项目整体具有可行性。

2.建议:加快办理项目用地预审、规划选址等审批手续;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;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监管机制,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。

二、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

(一)项目建设背景

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,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,但部分区域存在设施老化、功能滞后等问题。目前,项目已完成前期调研、初步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,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等手续正在办理中。国家层面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,陕西省及西安市相继出台配套政策,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撑。

(二)规划政策符合性

项目与《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》《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》等重大规划深度衔接,契合扩大内需、城市品质提升、历史文化保护等国家战略。在节能减排方面,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标准,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;在民生保障方面,老旧小区改造等内容与共同富裕政策导向一致。

(三)项目建设必要性

1.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:响应国家城市更新号召,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,增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。

2.改善民生福祉的需要:解决老旧小区设施老化、居住环境差等问题,提升居民生活质量。

3.优化城市功能的需要:调整城市空间结构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。

4.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: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,彰显古都特色,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。

三、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

(一)需求分析

1.居民生活需求: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,[X]%的老旧小区居民希望改善供水供电设施,[X]%的居民期待加装电梯,[X]%的居民呼吁增加社区养老设施。

2.城市发展需求:现有商业区业态陈旧,[X]%的商户认为需升级改造;工业区土地利用效率低,[X]家企业有转型升级需求。

3.文化保护需求:[X]处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建筑破损、环境杂乱等问题,亟需系统性修缮保护。

(二)建设内容和规模

1.老旧小区改造:对建筑本体进行节能改造(外墙保温、屋面防水等);更新供水、供电、排水管网[X]公里;加装电梯[X]部;建设社区服务中心[X]处、养老驿站[X]个。

230516103106209831.jpg

2.公共空间优化:对兴庆宫公园等进行景观提升,新增休闲步道[X]公里;改造钟楼广场等[X]处广场,增设休憩设施;打造骡马市等[X]条特色步行街,优化商业业态。

3.产业转型:对纺织城等工业区进行土地整理,建设标准化厂房[X]万平方米;配套建设研发中心[X]处、人才公寓[X]套。

4.历史文化保护:对三学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建筑修缮[X]万平方米;整治周边环境,建设文化展示馆[X]个。

项目分三期实施,一期(第1-2年)重点推进核心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公共空间优化;二期(第3-4年)开展产业园区建设;三期(第5年)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项目收尾。

(三)项目产出方案

1.老旧小区:改造后房屋安全达标率100%,基础设施完好率100%,居民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。

2.公共空间: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[X]%,广场及步行街年客流量预计达[X]万人次。

3.产业园区:引入企业[X]家,年产值预计达[X]亿元,带动就业[X]人。

4.历史文化街区: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100%,年文化旅游收入预计达[X]亿元。

四、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

(一)项目选址或选线

1.老旧小区改造:集中在新城区韩森寨街道、莲湖区红庙坡街道等区域,这些区域房屋老化严重,居民改造意愿强烈。

2.公共空间优化:兴庆宫公园、钟楼广场等位于城市核心区,人流量大,改造后社会效益显著。

3.产业转型:灞桥区纺织城等区域工业基础雄厚,区位优势明显,便于产业集聚发展。

4.历史文化保护:三学街、碑林周边等区域历史文化资源集中,具有较高保护利用价值。

通过多方案比选,所选场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,避开生态保护红线及地质灾害易发区,土地权属清晰,供地方式为划拨及协议出让相结合。

(二)项目建设条件

1.自然环境:项目区域地形平坦,地质条件稳定,地震烈度为Ⅷ度,符合工程建设要求;属温带季风气候,降水集中在夏季,需做好防洪排涝设计。

2.交通运输:周边有地铁[X]号线、公交线路[X]条,交通便利;临近西安站、西安北站,便于建材运输。

3.公用工程:市政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通信等管网已覆盖项目区域,可满足项目建设需求。

4.施工条件:场地周边施工通道畅通,施工材料供应充足;周边居民密集,需加强施工噪声及扬尘控制。

(三)要素保障分析

1.土地要素:项目总用地面积[X]亩,其中建设用地[X]亩,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。涉及农用地转用[X]亩,已落实农用地转用指标,耕地占补平衡通过跨区域调剂解决。

2.资源环境要素:项目用水由市政管网供应,年用水量[X]万吨,可满足需求;年用电量[X]万千瓦时,供电部门已出具供电方案。项目排放污染物可通过现有环保设施处理,符合环境排放标准。

五、项目建设方案

(一)技术方案

1.老旧小区改造:采用外墙保温与结构加固一体化技术,提高建筑节能等级;给排水管网采用PE管等新型材料,提升耐久性。

2.公共空间优化:运用海绵城市技术,建设雨水花园、透水铺装等,提高雨水利用效率;景观设计融入西安历史文化元素,体现地域特色。

3.产业转型:引入智能建造技术,建设绿色工厂;采用5G、物联网等技术,打造智慧园区。

4.历史文化保护:遵循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修缮。

(二)设备方案

1.老旧小区改造:配备电梯[X]部(选用国产知名品牌)、健身器材[X]套、安防设备[X]台。

2.公共空间优化:安装智慧路灯[X]盏、环境监测设备[X]套、休闲座椅[X]组。

3.产业转型:购置生产设备[X]台(套)、研发设备[X]台(套),均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。

4.历史文化保护:配备文物修复工具[X]套、安防监控设备[X]套。

(三)工程方案

1.老旧小区改造:房屋外立面改造采用仿古建筑风格,与周边环境协调;道路重新铺设沥青,设置停车位[X]个;建设无障碍通道[X]公里。

2.公共空间优化:公园内增设观景平台、儿童活动区;广场采用透水地砖,设置雕塑、喷泉等景观;步行街统一店招设计,规范经营秩序。

3.产业转型:厂房采用钢结构框架,跨度[X]米,满足大型设备安装需求;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、垃圾中转站等设施。

4.历史文化保护:对古建筑屋顶进行修缮,更换破损瓦件;修复墙体彩绘,采用传统颜料与工艺;整治周边道路,设置文化标识牌。